大运会记者手记 | 追寻更多赛场内外的感人故事
2025-10-25 12:11:18
但是多次大赛的报道经验让我直觉不能“守株待兔”,要出去“瞎溜达”,果然在运动员休息区域外面,我看到曹茂园正被多人围住合照,我问了靠近身边的一位领队,能否说两句,他拒绝了,但帮忙喊了曹茂园的教练过来,没想到正当我在专访教练的时候,曹茂园看到便主动凑了过来,在旁边对着镜头比胜利手势,还过来搭着教练的肩膀,说道:“我们是好兄弟,从小都是他带着我比赛,有他在,我就踏实了”。
获取此独家珍贵素材后,我立刻通过手机传送至后方,第一时间推出新媒体短视频《曹茂园与教练情同手足》,并通过现场捕捉曹茂园与父母的深情连线,以及他与中国香港选手在发布会的友好互动,在大屏端推出人物专题——《曹茂园——有情有义坚毅稳重的大学生世界冠军》,首金当天共推出7条新媒体系列短视频,收获良好的传播数据。
此次出征我们也带着关注港澳代表团表现的任务。东京奥运会男子花剑冠军张家朗直接从世锦赛转战大运会,是香港代表团当中最耀眼的明星。
击剑比赛当天,从早上9点半到晚上9点半,挤满了来为张家朗加油助威的观众和粉丝,其中有一半是青少年朋友,年龄介乎四岁到十几岁不等。他们一直为他热情呐喊,把张家朗的每一场比赛都录下来打算回去慢慢研究,小朋友还忍不住模拟他的一些经典招式。
我们把张家朗夺金历程以及青少年粉丝的观战过程都一一记录下来,并通过彼此相呼应的采访,推出大小屏作品《张家朗效应激励一代青少年》。
该作品提炼了金牌背后的涵义,冠军运动员不仅是为国争光, 他们在获得荣誉的同时,也将影响一代青少年,使他们更加热爱和积极投身击剑运动。大运会的举办,也正是以青春的名义,实现梦想的传承。
此外,我们还跟踪拍摄大运会办赛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青年记者计划,该计划是希望通过体育大赛的舞台,培养锻炼青年记者,也通过他们青春的视角,以另一个角度呈现精彩大运。我们完整记录了青年记者的培训、实践和成果展现。
通过他们的故事和亲身体验,我们也能反向思考自己的思维和工作模式,在这个媒体融合日新月异的时代,或许也是很好的借鉴。
神预测!抢发戏剧性的晋级之路
记者:戴卉
都说成都是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因为她的慢节奏,也因为各种美食……但大运会让我们无缘感受慢节奏,大幕开启就投入忙碌的日子。
金牌和成绩不是唯一关注点,中国大学生队伍中不乏覃海洋、张雨霏、陈冠锋、梁小静等明星队员;也因为亚运会开赛在即,日本代表团也派出包括桥本大辉等体操名将在内的选手提前为大赛热身!因此,在12天赛程中,我们基本每天覆盖两个赛场,通勤四小时,兼顾大小屏,为观众报道更多赛场故事,捕捉更多细节。
在这次融媒传播行动中,我觉得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男子百米赛场陈冠锋夺得铜牌这一新闻事件。半决赛,陈冠锋名列小组第三,按照规则,小组前两名选手能直接晋级,当时第三小组还没上场,陈冠锋尽管已经跑出10秒16的赛季最好成绩,但还是不确定能否晋级决赛,当时他在混采区已经在发表参赛感言了。
直到第三小组成绩出来后,他才以成绩最好的小组第三获得晋级资格。此时离决赛开始还有两小时,记者果断制作《陈冠锋:“锋”回路转的百米晋级路》短视频,讲述其晋级过程的戏剧性,也预告当晚的百米决赛!最终,陈冠锋收获铜牌。
赛后,通过广东体育频道粤语专访镜头,陈冠锋感激苏炳添教练团队对他的技术指导,也感谢师兄苏炳添带给他的精神激励,这些都迅速通过广东体育频道新媒体端得到呈现。在次日的新闻栏目中,记者将整个赛场故事完整记录重现,制作大屏新闻消息《“锋”回路转夺铜牌 感恩师兄耀前路》,加上一系列赛前赛中赛后的短视频,该新闻事件以新闻连线、短消息报道、专题故事、新媒体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分发,大小屏充分联动,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多屏分发无疑加大了工作量,但同时,手机的灵活也便利了工作。例如,在体操男子个人全能决赛中,日本名将桥本大辉在鞍马项目滑落,最后决定退赛。记者拿起手机,在运动员通道拍到他离开赛场的画面,并在第一时间通过新媒体端发布。
此外,在男子50米蛙泳半决赛后,新一代“蛙王”覃海洋轻松晋级决赛,当晚他心情不错,在混采时记者向他发出“灵魂拷问”:到底要多努力才能这样轻松?覃海洋沉思后回答:“现在回想,已是‘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一赛后金句,也通过手机端短视频迅速传播。
无论大小屏,我们坚持传递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希望大众了解,这些优秀运动员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坚韧!
消除疑虑!锻炼出兼顾大小屏的报道能力
记者:潘愈昭
这次是我阔别7年后再次参加报道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出发前,其实有着很多的不安,体能上肯定是不如二十岁的时候那么精力充沛,再加上两年前十字韧带撕裂后,再也没有试过如此高强度的采访报道工作,并且和以往相比,如今的采访报道工作,不仅仅是服务于传统的大屏报道,在新媒体平台上也得拼速度、拼质量。这也给前方记者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我们的7人报道团队经过前期的认真准备后,作出了明确的分工安排。我所处的两人报道组,主要负责本次成都大运会中明星运动员和观众重点关注赛事的报道工作。这类型赛事,关注度高,采访报道难度大。
在领导的支持、前后方同事的努力配合下,我们出色地完成了男篮广东籍明星球员陈国豪、女篮夺冠、游泳赛场明星选手张雨霏、覃海洋,四川本土田径名将吴艳妮等明星选手的采访报道工作,在体育频道的新媒体平台上获得了不俗的点击量。
女篮选手刘禹彤在大运期间成为流量担当,由我们制作的刘禹彤赛后采访系列短视频,在全网共收获超过千万阅读量,近抖音APP平台单条阅读量超过700万,点赞22万,达到爆款级别。
过去的我,可能还对自己兼顾新媒体的能力有所疑虑,但经过这次的成都大运会报道工作后,我相信在频道前后方人员通力配合的情况下,我们也是有能力在大赛中做好大小屏报道的兼顾,为观众提供内容质量和时效性兼备的精彩报道。
“萌新”在实战中成长
记者:张掖
这是我第一次世界性综合大型运动会的报道之旅。
15天时间,18个大项,49个场馆……从不知道混采区在哪的菜鸟记者,到采得到独家、剪得好视频、想得出文案的全能多面手,这次经历,我见证了自己的改变和成长。
作为第一年入台、又是第一次参加世界性综合大型运动会报道的“萌新”来说,这无疑是我面临的一次全新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报道大运会,我提前进入了“大运”时间,在广州时就开始积累素材、了解大运会筹备情况、联系成都当地的采访对象……直到我第一次踏入主媒体中心完成新媒体作品、第一次在东安湖前举起话筒出镜报道、第一次来到赛场见证首金,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下。
15天时间里,每一天我的脑海里都悬着一个时间轴和进度条,但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对比赛流程的日渐熟悉,最初焦虑不安的心情都转化为了一往无前的干劲。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大小屏兼顾、小屏抢抓热点大屏深度报道,这些词一直在我脑海中牢记。当然,除了媒体融合,同样重要的还有团队融合。感谢我的身边有分享经验、汇总信息、精心策划的思敏姐;教我采访、给我思路、勇于创新的戴卉姐;擅长取景、 巧用光影、精心拍摄的佑哥……
成都大运会前方报道团队的7个人,每一个人都在大运会的49个场馆中默契配合,用镜头和话筒记录着不同的大运故事。
广东体育频道大运会记者:刘军佑
广东体育频道大运会记者:朱晓涵(左)、郭颖珊(右)
后记
广东体育频道大运会报道团打通前方和后方,建立线上分发共享平台,做到小屏优先,第一时间抢发新闻热点信息,鲜活生动的作品爆款频出,实现了大运会内容的创新表达和融合传播。
全平台传播声量超过4300万。其中,触电新闻APP总点击量超过600万,广东体育+APP总点击量达213万;广东体育频道官方微博话题收获2267万阅读量。
大运落幕,亚运将至,广东体育频道在实践里历练成长,为下一个大考做好了准备!
文字:陈思敏、戴卉、潘愈昭 、张掖
媒意见编辑:羊 羊
媒意见美编:郑雄元(实习)
研学,媒体经营的新增长点?
IP改编、偶像入局,军旅剧集创作的多元转向!
燃烧国乐“多巴胺”,《国乐大典》2023巡演来啦!
短视频电商发展新特征!
南方电视学刊微信公众号 | 媒意见
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投稿邮箱:nfdsxk@163.co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