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世界杯|世界杯非洲预选赛|来安印象中的世界杯记忆|laianyinxiang.com

羌医、羌药
2025-10-24 22:18:26

一、基本情况

羌医正骨术(羌语称“热骼•赤杯斯”或“热骼•德氜得若斯”),是羌族传统医药技术之一,具有不开刀、不动手术、不麻醉、不输液打针,徒手整复,采用柳树皮固定等传统技艺,配合自制特疗羌药内服外敷外敷的一种骨科正骨技术,具备疗效确切,功能恢复快的特点。羌医骨科认为,人是由脏腑、管道、皮肉、筋骨、气血等共同组成的。“原生原补”是其追求的最高境界,故尊崇“骨折从哪里来就回到哪里去”的正骨理念,认为骨伤疾患多伴皮肉、筋骨损伤而引起气,或血瘀阻塞、或津血亏损、或瘀血邪毒而致,导致皮肉筋骨损,外伴"肿"、内觉“疼”,影响活动功能。治疗采用随手可取的柳皮、西菊律果布、鸡骨、羊骨等原料,用其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散瘀解痛、疏风透骨、弹性收缩等特性,伴之“羌活鱼”及草药外敷,以达到“消肿散瘀接骨强筋、活血祛瘀、新生骨痂、通利管道,行气血、水、塞米、聂蔑沐、促进骨折与骨关节功能恢复之目的。《羌医正骨》之术繁多,尤以“柳皮接骨”、“皱骨接骨”最有特色。

二、分布区域

四川省阿坝州茂县、汶川县、理县、松潘县、黑水县等地,尤以茂县的沙坝、赤不苏、较场等片区保留最为完整。

三、历史渊源

羌,作为华夏的族源和构成主体,和汉族等民族一道,共同构建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羌医正骨术》,是羌族传统的治疗人体皮、肉、筋、骨损伤与疾患的一门技术,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羌族没有文字,是故,羌医接骨的历史只能通过汉文典籍和考古发现溯源了。

考古发现,170万年前,“元谋猿人”就在我国的土地上生活;70万年前,北京猿人已学会用火;20万年前“河套人”发明了人工取火;《吕氏春秋·古乐》、《山海经·东山经》、《素问·异法方宜论》均有骨伤记述;商代出现了疗骨“疡医”;周代出现医政设制和医疗分科。

秦汉时期,骨伤科临床医学得到发展。西汉初期,名医淳于意留下两例完整伤科病案:一则堕马致伤;二则举重致伤。西汉中期《居延汉简》的"折伤部"记载了骨折创伤的治疗医案;东汉早期有《武威汉代医简》载录治疗金疡;汉代,华佗开始运用刮骨术;东汉末年,张仲景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著有《伤寒杂病论》。

三国、晋朝至隋唐、五代,羌族深陷战乱。这是羌医药发展的重要时期。随之,传统的羌族柳皮夹板、缝合术、虫类活血药等技法为中华医药吸纳。

明清以后,随着社会交融和汉字的普及,羌族开始用汉字总结和记录自己的医学体会,出现了《普济方》、《跌损妙方》、《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等汉籍民间抄本。从注本看和流行的情况看,羌医在尊崇“汉术”的基础上,另劈它径、自成体系,渐今天的“羌医”理论和实践。

民国至新中国建立,特别是56年民族识别以后,羌族作为中华民族的族源和构成主体得到认同;“羌族医药”等词出现。改革开放以来,羌族传统医药得到前所未有发展,出现了杨福寿、包希福等羌医药名家。1992年成立茂县中医院羌医药研究中心;2005年“柳皮接骨术”列入茂县第一批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柳皮接骨术” 列入阿坝州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主要特征

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要结合X线及实验室检查,根据八纲进行分类,以脏腑、气血、经络为理论基础,根据它们内在联系,加以综合分析。根据病程不同阶段而分期辨证、分型辨证,各有侧重,互相补充。要求有整体观念,结合伤科特点,进行细致的局部检查。

(1)在望诊中除了望全身的神色、形态、色泽变化外,注重望局部:①望畸形,②望肿胀瘀斑,③望创口,④望肢体功能。通常望诊又可结合“量、比、摸”三法来应用。

(2)在闻诊中也注意听骨擦音、关节入臼声,以及创伤后的皮下气肿的摩擦音。以明确是骨折、脱位还是严重的创伤。

(3)在切诊中更注重了摸法的应用,来体查患者受伤处的疼痛、畸形、温度、异常活动以及肿胀情况,通过触摸、挤压和叩击的方法来达到“识其体象”、“手摸心会”的要领。

总之,在辨证中,强调骨折的诊断特色,认真对待“望、比、摸、量”的综合应用。再结合四诊,来全面正确地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做出正确地诊断,这与现代医学中骨科的检查方法亦相一致。

五、主要价值

1、医学价值:羌医药是羌族人民经过反复实践、摸索的治疗疾病的方法。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保护羌族民众的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

2、文化价值:羌医药不单纯是一种技术,它还随时汲取了历代人文文化成果,特别是哲学、宗教、伦理、习俗等,成为羌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就此而言,羌医药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3、“羌汉”文化交融的使者:《羌医正骨术》从其理论、技法和药物配制上看,都深受汉族传统医药的影响,同事又保留了羌族自身对疾病的认识和特色技法。由此可见,《羌医正骨术》堪称汉羌文化的使者和表征,对促进羌汉文化交融、维护团结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